首页

美人不美s原始创作

时间:2025-05-29 14:52:01 作者:端午假期哪些地区天气较好适合出游?气象专家解读 浏览量:37000

  中新网北京5月29日电(记者 邵萌)5月,今年首次高温过程影响华北、华中、西北等地。端午假期临近,假期期间气温如何?公众出行出游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天气?6月又有哪些天气需要重点关注?29日,中国气象局举行6月新闻发布会,相关专家对此作出解答。

  中国气象局6月新闻发布会现场。邵萌 摄

  北方大部地区总体适宜旅游出行

  中东部地区或有较大范围降水过程

  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张恒德介绍,“端午”假日期间(5月31日至6月2日),北方大部地区总体适宜旅游出行。其中,华北、东北中南部、黄淮东部、西北地区东北部及内蒙古中东部、新疆大部等地旅游出行适宜度气象等级将达到“最适宜”或“适宜”等级,且环境气候舒适度等级可达到“较舒适”以上,适合出行及户外露营等旅游活动。

  他提醒,上述部分地区中午时段紫外线较强,公众户外活动时需适当采取防护措施,预防晒黑晒伤,同时关注临近天气预报,做好旅游出行日程安排。

  此外,张恒德表示,预计“端午”假日期间,中东部地区将有一次较大范围降水过程,湖北东部、江南、广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、河南西南部、安徽中部、贵州、云南东部和西部等地相继会出现较强降雨,旅游出行气象风险等级较高。

  他建议,公众出行时要密切关注临近天气预报,提前做好相关旅游出行日程安排和必要防范措施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,山区降雨易引发地质灾害,出行前要确认景区开放状态,切勿进入未开发或预警区域;徒步人员应尽量远离陡峭山坡与河道,若遇突发状况需及时求助。涉水游玩人员要尽量避免进入陌生水域,强降雨天气后不要进行漂流、游泳;乘船人员需检查救生设备,遵守安全规定,遇强对流天气须立即避险。

  “河北南部、山东北部、河南西部、广西、新疆盆地等地部分地区地区有2至3天日最高气温为32℃~34℃的晴热天气,其中广西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达35℃~37℃。到上述地区游玩需关注高温天气对户外活动的不利影响,做好防晒补水工作,避免中暑。”张恒德说。

  6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

  北方旱区旱情将有所缓和

 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介绍,预计6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,其中东北南部、华北东部、华东北部和南部、华中南部、华南、西南地区东南部、新疆北部、西藏等地偏高1℃~2℃。

  降水方面,内蒙古东部、东北地区北部、华东中南部、华中西北部、西南地区北部和西部局部、西北地区大部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,其中黑龙江北部、安徽东南部、浙江大部、上海、江西东北部、青海大部等地偏多2~5成;全国其余地区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,其中东北南部、华北东部、华中南部、华南北部、新疆北部等地偏少2~5成。

  贾小龙提醒,根据6月气候趋势预测,华北东部、华东南部、华中南部、华南、西南地区东南部等地出现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,需关注对人体健康及能源保障的不利影响。西南地区北部和西部、西北地区中南部、华东中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多,存在阶段性强降水引发地质灾害及城乡暴雨积涝的风险。建议加强隐患点巡查排查,交通运输、电力供应、通讯保障等方面做好防范应对措施。

  此外,据他介绍,预计5月29日夜间到6月1日白天,甘肃南部、陕西大部、河南中南部等旱区将有一次明显降雨过程,以小到中雨为主,其中陕西南部,河南南部的部分地区有大雨。6月北方旱区降水增多,旱情将会有所缓和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王勇:《纳土归宋》首演年轻观众的上座率过半 年轻人喜欢京剧令人振奋

“这是一次赏花与合作之旅。”合富医疗集团董事长、全国台企联副会长王琼芝表示,看中武汉大健康产业基础及区位、人才、科教、医疗资源等优势,正准备“落子”武汉,打造集研发、孵化、生产、物流、生活为一体的大健康全产业链。

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

杭州5月2日电(奚金燕) “五一”假期期间,杭州“打卡胜地”德寿宫内解锁了“新玩法”,新开设的国潮体验空间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。

武汉大学赏樱限流首日人潮如织

2020年营业至今,次仁的民宿已接待过2000多名游客。他说,过去家里收入来源主要靠他外出打工,“如今开民宿让全家多了一份收入,光去年就有17800元。”

推动高质量发展·权威发布|辽宁: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更强的韧性、活力和创造力

此外,为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,《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》出台,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直言,新机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最大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参与。

(文化新纪行)“保下来”更要“活起来” 苏州古城焕新机

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 依绍华:我们国家居民消费在实物消费领域正处于提质的阶段,因此对消费品的以旧换新,一方面能够拉动市场投资,对新产品、新消费品投入,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消费潜在的消费需求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